當前位置
近年來,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,品質生活是每個人向往的目標,茶道文化也成為了品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而注重形式和禮儀的日本茶文化也受到越來越多茶友們的追捧。今天我們來聊聊日本茶道中的--抹茶。
現在,只要我們提起抹茶,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日本,其實,抹茶起源于中國。受宋元點茶道的影響,模仿宋朝的“斗茶”,出現具有游藝性的斗茶熱潮。特別是在室町時代前期,豪華的“斗茶”成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。但是,與宋代文人們高雅的斗茶不同,日本斗茶的主角是武士階層,斗茶是擴大交際、炫耀從中國進口貨物、大吃大喝的聚會。到了室町時代的中后期,斗茶內容是更復雜、獎品種類也更多,據記載有茶碗、陶器、扇子、硯臺、檀香、蠟燭、鳥器、刀、錢等。比起中國宋代的斗茶來,室町時代的斗茶更富有游藝性,這是由日本文化具有游藝性的的特點決定的。擺弄進口貨,模仿宋朝人飲茶,是一件風雅之事。
那一般情況下,日本抹茶道的主要茶具有哪些呢?我們來看下:
1. 仕覆:專為茶道具制作的布袋狀織物,主要用包裹精致且易碎的陶瓷器物。日本很多有名的茶道名人會為自己的茶盞或者茶入制作仕覆,跟我們穿衣服一樣,在不同的品茶場景還會使用不同的仕覆。仕覆品種因而多種多樣,材質有金襕、緞子、間道和織錦等。它不單有保護茶具的實用,更是充滿了藝術性,同樣具有收藏價值。
2. 茶入,是專門用來存放抹茶茶粉(濃茶)的陶罐。日本向來重視茶道,所以茶道所用的器物,在日本是相當珍貴的物品。茶入是只有貴族才能用得起的濃茶茶具,它不僅代表了日本對唐物的終極審美,同時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在日本抹茶道中,根據樣式的不同,茶又分為肩沖、茄子、海壺、文琳等等。
3. 棗,這個名稱由來是中國的“棗”,因形狀跟茶器相似,故稱為“棗”,也被稱為“茶棗”,茶棗是日本茶道中必備茶器,是一種專門用于盛放茶末(薄茶)的茶具。為木制上漆,大小剛好納于手掌中。根據形狀與大小,分為平棗、小棗、中棗、大棗等。
4. 茶杓:從茶罐(棗或茶入)中取茶的竹制用具。
5. 茶筅:用以調攪粉末茶,是點茶的必備工具,以竹為原料,通過精細切割制成。在日本傳統中,茶筅需純手工精制,這樣既能體現制筅大師的高超技藝和茶筅價值,同時也表現了對抹茶茶道的敬重。
6. 柄杓,竹制而成,用來取釜中熱水的一種工具,它可以通過舀水來高節釜內的溫度。
7.茶碗:日本茶道具中抹茶道的代表性的陶瓷茶具,有不同的形狀和顏色,多為陶制,根據產地的不同,有不同特色的茶碗,接下來看看一樂二荻三唐津。
一樂:樂燒,樂燒初代創始人——長次郎在日本茶圣千利休指導下所創制,僅用于茶道的一種茶陶。在當時這種茶碗又被稱作“今燒茶碗”、“宗易形之茶碗”及“聚樂燒茶碗”。根據釉色分為赤樂和黑樂,赤樂茶碗,顧名思義,它有著艷麗的紅色;黑樂茶碗,黑中帶褐,富于變化。樂燒茶碗也是一種徹底表現千利休美學思想的茶碗。融合中國的陶瓷技術,朝鮮的陶瓷技術,日本的精神文化,可謂是三合一的終極茶碗。
二荻:荻燒是日本山口縣荻市一帶陶器,荻燒主要以粘土和釉窯混合燒制而成,因土質的原因雖然無法燒得比較堅硬但保溫性強,茶湯能浸透至陶器內不會四處飛散,還有就是荻燒表面不使用彩繪,經常會不經意地燒出一些別樣花紋,因此一直以來,荻燒也是茶人們的愛好品。
三唐津,日本西部陶瓷的代名詞,唐津燒分為藩窯和民窯,日本的茶道用具多用唐津燒,因為它使用不含雜料的泥土,并由匠人手工燒制而成。器物整體顯現出古樸自然、沉穩洗練的風格,器物特點注重實用,讓簡單的器物發揮其最大的作用,這也非常符合日本的“侘寂”美學審美精神。
好了,抹茶的七道具先介紹到這了,有興趣的朋友可點擊圖片查看了解哦。本文來源于購夠網。
現在,只要我們提起抹茶,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日本,其實,抹茶起源于中國。受宋元點茶道的影響,模仿宋朝的“斗茶”,出現具有游藝性的斗茶熱潮。特別是在室町時代前期,豪華的“斗茶”成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。但是,與宋代文人們高雅的斗茶不同,日本斗茶的主角是武士階層,斗茶是擴大交際、炫耀從中國進口貨物、大吃大喝的聚會。到了室町時代的中后期,斗茶內容是更復雜、獎品種類也更多,據記載有茶碗、陶器、扇子、硯臺、檀香、蠟燭、鳥器、刀、錢等。比起中國宋代的斗茶來,室町時代的斗茶更富有游藝性,這是由日本文化具有游藝性的的特點決定的。擺弄進口貨,模仿宋朝人飲茶,是一件風雅之事。
那一般情況下,日本抹茶道的主要茶具有哪些呢?我們來看下:
1. 仕覆:專為茶道具制作的布袋狀織物,主要用包裹精致且易碎的陶瓷器物。日本很多有名的茶道名人會為自己的茶盞或者茶入制作仕覆,跟我們穿衣服一樣,在不同的品茶場景還會使用不同的仕覆。仕覆品種因而多種多樣,材質有金襕、緞子、間道和織錦等。它不單有保護茶具的實用,更是充滿了藝術性,同樣具有收藏價值。
2. 茶入,是專門用來存放抹茶茶粉(濃茶)的陶罐。日本向來重視茶道,所以茶道所用的器物,在日本是相當珍貴的物品。茶入是只有貴族才能用得起的濃茶茶具,它不僅代表了日本對唐物的終極審美,同時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在日本抹茶道中,根據樣式的不同,茶又分為肩沖、茄子、海壺、文琳等等。
3. 棗,這個名稱由來是中國的“棗”,因形狀跟茶器相似,故稱為“棗”,也被稱為“茶棗”,茶棗是日本茶道中必備茶器,是一種專門用于盛放茶末(薄茶)的茶具。為木制上漆,大小剛好納于手掌中。根據形狀與大小,分為平棗、小棗、中棗、大棗等。
4. 茶杓:從茶罐(棗或茶入)中取茶的竹制用具。
5. 茶筅:用以調攪粉末茶,是點茶的必備工具,以竹為原料,通過精細切割制成。在日本傳統中,茶筅需純手工精制,這樣既能體現制筅大師的高超技藝和茶筅價值,同時也表現了對抹茶茶道的敬重。
6. 柄杓,竹制而成,用來取釜中熱水的一種工具,它可以通過舀水來高節釜內的溫度。
7.茶碗:日本茶道具中抹茶道的代表性的陶瓷茶具,有不同的形狀和顏色,多為陶制,根據產地的不同,有不同特色的茶碗,接下來看看一樂二荻三唐津。
一樂:樂燒,樂燒初代創始人——長次郎在日本茶圣千利休指導下所創制,僅用于茶道的一種茶陶。在當時這種茶碗又被稱作“今燒茶碗”、“宗易形之茶碗”及“聚樂燒茶碗”。根據釉色分為赤樂和黑樂,赤樂茶碗,顧名思義,它有著艷麗的紅色;黑樂茶碗,黑中帶褐,富于變化。樂燒茶碗也是一種徹底表現千利休美學思想的茶碗。融合中國的陶瓷技術,朝鮮的陶瓷技術,日本的精神文化,可謂是三合一的終極茶碗。
二荻:荻燒是日本山口縣荻市一帶陶器,荻燒主要以粘土和釉窯混合燒制而成,因土質的原因雖然無法燒得比較堅硬但保溫性強,茶湯能浸透至陶器內不會四處飛散,還有就是荻燒表面不使用彩繪,經常會不經意地燒出一些別樣花紋,因此一直以來,荻燒也是茶人們的愛好品。
三唐津,日本西部陶瓷的代名詞,唐津燒分為藩窯和民窯,日本的茶道用具多用唐津燒,因為它使用不含雜料的泥土,并由匠人手工燒制而成。器物整體顯現出古樸自然、沉穩洗練的風格,器物特點注重實用,讓簡單的器物發揮其最大的作用,這也非常符合日本的“侘寂”美學審美精神。
好了,抹茶的七道具先介紹到這了,有興趣的朋友可點擊圖片查看了解哦。本文來源于購夠網。
1.海淘猴網遵循行業規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海淘猴網的原創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海淘猴網"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海淘猴網或將追究責任;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海淘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