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日,近1000多名中小企業人士參加了這次論壇。面對日漸減少的訂單和高企的成本,中小企業期盼跨境電商成為扭轉困境的“救命稻草”。
不過,資深電商人士原卓越網CEO、現為敦煌網CEO的王樹彤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,跨境電商前景看好,但是中小企業要成功借力,仍然需要突破觀念轉變、電商人才缺乏和政府政策不完善等瓶頸。
跨境電商日益火爆
2014年以來,在資本、政策和媒體的推動下,跨境電商日益火爆。根據廣東省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程曉披露數據,2013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達到767億元,較2012年同比增長59%,去年海外代購的交易規模超過千億元,預計在2015年將達到2478億元。
去年下半年以來,跨境電商迎來投資高峰期,作為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大趨勢,跨境電商日益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,也迎來了新一輪高峰。
程曉舉例介紹,去年11月,由中商集團等三家公司共同出資1億元發起成立的“丹麥中國商品網”正式上線試運行,這也是丹麥到中國最大的雙向購物跨境電子商務平臺。實際上,上述模式并非獨創,深圳前海網貿電子商務公司旗下“印尼中國商品網”也在2014年8月正式上線。
除此之外,國內另一家跨境電商網站敦煌網2014年9月宣布已完成華創資本等投資的數億元融資,完成其第四輪融資。
程曉稱,源于外貿政策的利好,內地跨境電商的發展打破了亞馬遜、eBAY等國外網站主導的地位格局。
根據統計,中國境內通過各類平臺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外貿企業已超過20萬家、平臺企業超過5000家,每年中國有3億個包裹、10億多個商品通過快遞及平郵方式出口到國外,其中廣東省在國家總體跨境電商交易額約占七成。
“廣州作為百年口岸以及中國最重要外貿重鎮,也仍然面臨挑戰,同樣需要抓住跨境電商這一機遇。”敦煌網CEO王樹彤對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,敦煌網是國內較早做跨境電商的B2B平臺。
傳統企業抓“稻草”仍要過三道坎
盡管跨境電子商務異常火爆,但對于傳統企業來說,實現角色的轉換,抓住跨境電商“稻草”實現轉型升級,仍然面臨不少挑戰。
王樹彤認為,在全球經濟低迷和電商時代,對于傳統企業首當其沖的是訂單日漸減少,而生產成本有增無減。
“全球的貿易正從集裝箱式的貿易走向碎片化小額訂單貿易,以前幾百萬美金集裝箱式訂單的日子一去不復返,”王樹彤稱,“與此同時,傳統企業中間還要經過6、7個環節,利潤基本都被中間環節給拿走了。”
廣交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裁雷霆也表示,全球經濟低迷造成世界購買力不強訂單減少,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有增無減,品牌和技術優勢缺乏,使得中小企業日子異常艱難,亟待借力跨境電商降低綜合成本實現轉型。
而傳統企業要轉型,走跨境電商之路分一杯羹,雷霆認為,首先傳統企業的老板,需要轉變觀念并且要求全員重視,“做跨界電商,下面的業務員和眾多經銷商渠道怎么辦,不可能都炒掉,這些都要協調好。”
其次,“轉變觀念之后,就是人才瓶頸問題了。”王樹彤表示,“跨境電商跟企業過去的運營方式不一樣,它需要企業在網上經營和做營銷,傳統企業缺乏電商人才。”
廣東省電子商務協會研究報告顯示,自2012年開始,廣州、深圳、東莞等許多區域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達到年均30%增速,急需兼具外貿人才和國內電商人才“功力”的跨境電商人才,但企業很難直接招聘到這樣的復合型人才。
此外,王樹彤還表示, 傳統企業要轉型跨界進入跨境電商領域,企業的扶持政策不到位也是制約因素。她認為,跨境電商存在管理體制、政策和法規不完善的問題,政府尚未建立完善的跨境電商法律法規體系,在監管、稅收和結匯等方面沒有統一且穩定的保障。
1.海淘猴網遵循行業規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海淘猴網的原創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海淘猴網",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海淘猴網或將追究責任;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海淘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。
